[旅人。人類學。一個旅人]愛自己。所以旅行~台灣社會意識形態中的掙脫~

by difeny

 

P127.jpg

旅行,不過是享樂而已。這樣的論調在不少人觀念當中存在著,我的母親偶爾也會耳提面命地說著,別花那麼多錢在玩,存點錢,口袋有錢最好。有時我心中會莞爾一笑,口袋有錢的時候,我猜想我應該又會打開機票網頁,觀察著下一趟旅行往哪兒去了。究竟,為什麼要旅行?

旅行是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改變,讓人可以短時間之內離開現實的情境,這跟許多人躲進棉被睡大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旅行回來同樣得面對現實生活,只是如同睡過大覺一樣身心都有改變。或者說,喜歡旅行的人,永遠難以再拒絕旅行的滋味。

 

P128.jpg

我很享受旅行中的自己,那種跟隨著自己的心靈、跟隨著自己的意念,完全不需要在意傳統台灣社會旁人的眼光。是的,華人式的教育從小教我們要跟大家一樣,我們的群體意識非常強烈,擔心外人說我們不好,或者說,我們的教育非常不尊重個體,任何人的私事都可以拿來公開說嘴比較,包括你的孩子成績好不好、他的孩子正在學什麼?

我從旅行中學習的,即是擺脫這些世俗眼光的枷鎖,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為在外地旅行的時候,你可以享受全新的自己,走在街頭上,完全沒有人認識你,也不必共享一樣的文化價值觀,看到任何事情都是新鮮有趣的,你也不必活在台灣的意識形態中,包括你因為太累而坐在博愛座時,你都會擔心旁人是否對你指指點點。

P134.jpg  

我經常問自己,是不是愛自己這個人?

是的,我猜想我越來越愛自己,這不是一種自私。又是另一個台灣或者華人意識形態的無限迴圈。為什麼愛自己是自私呢?

因為我們又活在台灣的說嘴文化當中,經常聽到團體生活中學校老師或者台灣社會的道德化價值觀中、甚或媒體新聞的批判,

“你怎麼可以那麼自私,只想到你自己”?

這句話,對不少人都是龐大的桎梏!

於是大家開始慢慢失去自我了。

長成了這三十多歲的模樣,我也經常問,不想到自己要先想到誰啊?

於是大家連自我都不知道在哪裡?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甚或,從小就是被安排好的教育階段與生活,

大學畢業了不知道要做什麼?人生走了一半了還在彷徨~

P152.jpg  

但,不能自私也不能失去自我該怎麼辦呢?

這是我在旅行之中經常思考的。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去溝通、去思辨、去成長。

先想到自己之後,再去思考會不會影響到大眾吧!

自我與社會經常是一頭的兩端,重要的是你這個人!在愛你自己之外,還可以怎麼為大眾。如果你只有愛自己的能力,

那麼在不影響大眾或其他人的狀況下,當然好好地愛自己就好,但若還有其他能力,當然就可以再去進行分享或者關愛他人。

P184.jpg  

在法國瑞士火車旅行的頭兩天,我又受到台灣意識形態的摧殘了,

有一些半生不熟的網友,正在我分享照片的網路上頭說著,你怎麼可以丟下老公與兩小自己去旅行,還整個月都在玩~

這句話的背後,顯示了無限的問號?羨慕?嫉妒?或者批判?

我不知道,但是,我只想問,為什麼不行?我不只是在玩,我在充電、我在思考、我在找尋更美好的自己,再回到我的家庭與生活。

人總要循著自己心靈的想望,用正當的、不影響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方式進行愛自己的模式。

如果你很愛泡咖啡館,那會讓你開心、會促使你微笑地過生活,那麼在自己可以的範圍之內,就好好地去享受喝咖啡的氣氛,沒甚麼不好!

我很愛旅行時候的自己,不論是單獨旅行或者是家人好友的旅行,對我都是一種心靈雞湯,讓我省思著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讓我更知道有一種更美好的狀態值得去追求。

P294.jpg     

 藉由旅行,發現了自己過去規範模式下所沒有的感動與激動,看見美景的興奮,解決自助旅行中困難的自我肯定,以及旅行回來帶著滿滿的勇氣與自信。

因為我喜愛著這個路途中的自己,所以我旅行,不需要在意別人眼光,真正地只為自己而旅行、而生活。你呢?問問自己最愛的事情還有最愛的人是誰,然後能不能照著自己的心意一步一步地去達成自己最想做的事,

只要是你自己最愛的事,都能義無反顧不辭辛勞的,對吧?!

你愛自己嗎?如果是,那麼請在心中與自己擊掌,好好珍視自己!

如果不是,那麼想想為什麼不?如果你不夠愛自己,也不會有人比你更疼愛你自己的。:)

我們一起努力唷!Cheers!旅行~Cheers!人生!

 

  

     螢幕截圖 2014-06-20 21.13.27.png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