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旅遊歐洲必讀:文化差異與實用指南
旅行歐洲20年,走遍許多國家,整理一下歐洲跟台灣人生活文化的落差與不同,不一定一體適用,但多數的習慣不同可以作為參考與留意。歐洲以其迷人的歷史、文化與風景吸引無數台灣及亞洲旅客。然而,歐洲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交通規則乃至治安狀況與台灣有諸多不同,可能讓首次造訪的旅人感到陌生。為讓您的歐洲之旅更順暢,本文整理了台灣人旅遊歐洲時需了解的關鍵文化差異與安全注意事項,涵蓋飲食、交通、住宿及治安等面向,提供實用建議,助您輕鬆融入當地,享受安全且美好的旅程。
❤️歐洲火車通行證:https://bit.ly/3mQMg9O
👉機票查價平台:https://bit.ly/36xnN35 歐洲網卡: 👉(28天50GB)原生資源超好用,歐密卡eSIM:https://reurl.cc/eLyKmL 👉(14天30GB)歐洲原生資源帶通話,歐密卡eSIM:https://reurl.cc/kOZYMd 👉(14天以下)歐洲OH最穩定通話上網卡(折扣碼difeny88):https://bit.ly/3BDgRyZ 🗼🗼🗼買好機票之後,tour行程、上網推薦都在這🗼🗼🗼 ✈️最好玩的行程體驗:http://bit.ly/2C3eSbp ✈️歐洲火車通行證這裡買:https://bit.ly/34Z06n6 🙋好物團購定時更新:https://linktr.ee/funnyshopinng |
1. 飲水文化:自來水免費,熱水需付費
在台灣,餐廳常提供免費熱水或茶,但在歐洲,自來水(tap water)通常免費且安全可飲,特別在法國、德國、英國、挪威等地,主動要求即可。然而,熱水需點購熱茶或咖啡,價格約2-5歐元,且瓶裝水常為餐廳預設選項,費用較高。飯店房間也不一定會有快煮壺,如果有需要建議自備。
建議:
- 用餐時說「May I have tap water, please?」以節省開支。
- 自備保溫杯或快煮壺,帶水出門。
- 點餐前確認是否提供免費自來水,避免帳單意外。
2. 餐飲習慣:飲料優先,熱湯與葉菜非主流
歐洲餐廳用餐流程與台灣不同。服務生通常先詢問飲料需求(如水、酒類或咖啡),而熱湯或綠色蔬菜並非每餐標配,尤其在西歐,沙拉或冷盤更常見。台灣人習慣的熱食(如湯麵或燙青菜)在歐洲較少見(必須選擇亞洲餐廳才會有)。但也因為健康需求,有些人沒有喝飲料的習慣,所以可以直接詢問是否有tap water或者直接表達不需要就好。
建議:
- 想吃蔬菜可點沙拉,東歐(如波蘭)或挪威的魚湯較常見熱食。
- 若不需飲料,說「No drinks, thank you」以控制預算。
- 選擇義大利麵食或德國燉菜以滿足熱食需求。
3. 冷食為主:熱食普及率不高
相較於台灣以熱食為主的飲食文化,歐洲(特別是北歐與西歐)偏好冷食,如三明治、冷肉盤或法式麵包配奶油。挪威的早餐也常以冷盤(魚類、起司)為主,這對偏好熱食的台灣人可能需適應,特別吃飯一定要有熱湯的朋友。品質稍高一點的旅館,早餐則可以選擇煎蛋或者歐姆雷特,也會是熱食的選項。
建議:
- 尋找義大利披薩、東歐燴飯或挪威魚湯以滿足熱食需求。
- 當地超市或烘焙店提供新鮮熱麵包,可作為替代。
- 確認餐廳是否有熱食選項。
4. 小費文化:因國而異,部分國家不強制但需留意
在台灣,餐廳帳單通常包含服務費,小費非必要,但在歐洲,小費文化因國家而異。法國、義大利等國帳單可能已含服務費(標示為「service included」),但顧客常額外給5-10%小費。德國、瑞士習慣將帳單「四捨五入」。在挪威或德國、奧地利,小費雖非強制,但在旅遊區餐廳(如奧斯陸)逐漸普遍,5-10%小費用以表彰優質服務。
建議:
- 結帳前確認帳單是否含服務費,避免重複支付。
- 在挪威,服務優良時可留下5-10%小費或四捨五入。
- 在英國或美國影響較深的地區,10-15%小費較常見。
5. 「Nothing is Free」:免費服務少,麵包也計費
歐洲許多服務需額外付費,與台灣的免費小菜或服務不同。例如,餐廳上桌的麵包籃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常需計費(每人1-3歐元,標示為「pane」或「bread charge」),服務生可能不主動告知。醬料、額外餐具或公共廁所(如火車站或景點)也常需支付0.5-2歐元,挪威的公共廁所費用尤其普遍。
建議:
- 若不需麵包,入座時說「No bread, please」以免計費。
- 點餐前詢問「Is the bread included?」確認費用。
- 準備0.5-2歐元硬幣(或部分先進國家可以刷卡)以使用公共廁所。
- 在咖啡廳或餐廳消費時,可使用免費廁所。
6. 住宿環境:暖氣限時,空調需特別留意
歐洲冬季的中央暖氣常有時間或溫度限制(如僅夜間開啟),在挪威等北歐國家因節能政策更明顯。夏天時,許多老建築或百年民宿無空調,特別在南歐(如義大利、西班牙),對習慣冷氣的台灣人是一挑戰。
另外,有些空調是開了窗戶就會自動停止空調,也需要特別閱讀一下說明。
建議:
- 冬天攜帶保暖衣物或自備電毯(非必須),應對室內外溫差,挪威冬季需特別注意。
- 夏天預訂住宿前,確認是否有空調或風扇。
- 夏天選擇現代化飯店。
7. 交通特色:無閘門、驗票與打票制度
歐洲公共交通系統發達,但與台灣不同,許多火車站或地鐵站無閘門,採上車後驗票制度(如德國、義大利、挪威),檢票員隨機檢查,無票或未打票可能面臨50-100歐元罰款。義大利的區域實體火車票需在站內打票機(ticket validator)打票,挪威的部分火車與巴士也採類似驗票方式。
建議:
- 購票後確認是否需打票(票面有說明)。
- 保留車票至下車,隨時備查,挪威火車尤其需注意。
- 使用電子票時,確保手機電量充足或攜帶紙本票。
8. 治安注意:扒竊與詐騙風險需警惕
歐洲整體治安多數還算良好,但熱門旅遊城市或超級景點(如巴黎、羅馬、巴塞隆納)存在扒竊風險,地鐵、觀光景點或擁擠市場是高發地點。詐騙如假請願書、街頭遊戲或冒充導遊也較常見,特別針對亞洲旅客。挪威等北歐國家治安較佳,但奧斯陸等人潮密集處仍需小心。相較於台灣,歐洲的街頭安全需要更多警覺。
建議:
- 使用防盜背包,將貴重物品(如護照、錢包)放於內側口袋或錢帶。
- 避免在擁擠地點(如地鐵)攜帶大量現金,改用信用卡或手機支付。
- 遇到街頭推銷或請願書,禮貌拒絕並快速離開。
- 保存重要文件副本,記錄緊急聯繫方式(如大使館電話)。
9. 其他實用提醒
- 商店營業時間:歐洲商店常於晚上7-8點關門,週日多數可能休息,挪威的小型商店尤其嚴格。部分國家的酒精販售時間與地點有嚴格規定(愛爾蘭)。
建議:提前查詢營業時間,規劃採買。 - 語言溝通:英語在旅遊區通用,但在法國、西班牙或義大利鄉村,服務人員可能不擅長英語。
建議:學習基本問候語,如挪威語「Hei」、法語「Bonjour」。 - 垃圾分類:德國、瑞士、挪威等國垃圾分類要求嚴格,公共垃圾桶分為可回收、一般垃圾等。
建議:注意垃圾桶標示,遵循當地規則。 - 步行文化:歐洲城市多為步行友善,挪威奧斯陸等地景點集中,適合步行。
建議:穿舒適鞋子,備妥良好的旅遊網路(如Google Maps)。 - 不一定可以拍照:亞洲人習慣到處拍照,但歐洲不一定處處都允許拍照,特別注重隱私,也不喜歡別人對著自己或孩子拍照。
建議:尊重當地文化、只拍自己、確認古蹟景點是否可以拍照。
結語:擁抱差異,安全暢遊歐洲
歐洲的多元文化與生活方式是其魅力的核心,雖然與台灣不同,但這些差異正是旅行的樂趣。從飲食、住宿到交通與治安,事前了解並準備能讓您輕鬆適應,尤其留意餐廳小費、在熱門城市警惕扒竊。希望這些整理為您的歐洲旅行增添便利與安全,祝您探索這片迷人大陸時收穫滿滿!
謝謝您幫我按讚,是我寫文的動力!
走走停停,教學旅行,旅行教學粉絲專頁,最新旅行資訊經常更新唷!
👉所有團購每週更新:https://linktr.ee/funnyshopinng
加Line好友,最新好康、旅遊資訊不間斷:http://bit.ly/2wvryU4
評論
歡迎一起點擊星號參與評論唷!
延伸閱讀
-
靜靜旅人:歐洲獨旅的浪漫與安全指南——適合所有旅人的注意事項
-
✈️【歐洲自助旅行新手全攻略】從零開始學會歐洲自由行(完整100篇索引)
-
歐洲旅行防盜防扒手全攻略:新手必知的實用指南、犯罪手法、準備裝備與旅遊心態
-
【歐洲插座&電壓全解析】避免無法充電的尷尬情況!
-
【歐洲青年旅館攻略】新手挑選指南與避雷注意事項
-
【歐洲Airbnb與民宿攻略】第一次嘗試非飯店住宿的必看避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