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思考|競爭中教育的自卑感:我的成就感就是戰勝別人?

by difeny

在長期競爭的生活環境之下,久而久之我們也養成了這種詆毀別人來證明自己很厲害的民族文化性格。所有的想法都來自於我要獲取最大的掌聲、得到最大的利益來「證明」我自己很厲害。當爸爸媽媽無心地詢問:「那班上還有人比你更厲害嗎?」這個時候,孩子們心中一定會產生不服輸的感覺,彷彿就是不被認同,似乎一定要是全班最厲害才會得到所有的掌聲。在這種競爭而下的教育制度、在在都是評比的環境,所營造出來的孩子甚至人民性格,失去了自我,所有的成就感來自於戰勝別人。

但,是不是這是自卑感使然所造成的假象?

謝謝您幫我按讚,是我寫文的動力! 

 

亞洲教育生成的自卑感

亞洲教育總是藉由相互比較、競爭來刺激成長。顯示了整體的教育沒有自信。有成就之人自信來自於「打敗別人」,這從非常多的環境語言線索當中就可以感受到。在台灣的臉書上,每個人都在評比自己的旅行去了哪些非常了不起的景點、買了什麼了不起的3C產品,做了哪些豐功偉業的事情,以博取更多的讚或者認同。彷彿我們的人生都不停地在比賽、不停地在「討拍」、「討愛」,來「證明」我們很厲害。而這些行為的背後,有可能因為從小的教育讓我們只學習了「打敗別人,成就自己」這樣的觀念。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我們不比較,但是我們觀察而後思考。

在歐洲,天賦人權,獨立不麻煩別人。雖然這來自高社會福利以及高稅收的政策,社會主義之下,人人都需要為自己負責。因為人工昂貴,很多事情都得機器完成,自動登機、自動洗衣、自動販賣、自動刷卡、自助加油。背後所顯示出來的,是各自獨立的生活,把自己照顧好,不探人隱私、不比較財富、不能評比各家的孩子、不知道各家的成績。並不是歐洲比較好,但是台灣經常連生孩子這件事情都是左鄰右舍拿出來公眾討論該怎麼帶小孩、該生男還是生女,於是過年時期有多少人有壓力不想回家面對三姑六婆的指指點點、殷殷期盼。

如果你的人生哲學是獲取勝利組,打敗別人成就自己,也許我們都值得思考看看我們是不是該把焦點轉回來面對自己為什麼而戰?是因為害怕失去掌聲還是害怕孤單不被喜歡?甚至害怕得不到肯定?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把生命的決定權交給別人?

我們該怎麼做?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成就自己,而生命本然就應該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我們有權利抗拒別人的干涉語言,也有權利決定自己要怎麼過生活,更需要培養的不是競爭教育的成就,而是思辨能力與對於社會恰到關懷、適度而有理的能力。

好好為自己來一趟旅行,看看世界想想自己,遠離臉書與網路一段時間,看看自己還剩下什麼?多看幾本有意義的書籍,培養一下自己的能力,過於單一與急躁的民粹文化,只會讓社會文化越來越沒有營養,孩子們只學會了贏,卻輸給自己的人生。你要做什麼,從來就是自我認同、自我滿足以及圓滿自我的生命。生命從來需要的,就不是分秒的競爭!你也不需要自卑,因為認同自己在孩子的世界是這麼簡單而自在的過程!

 

謝謝您幫我按讚,是我寫文的動力!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